
佰创娱乐-安全吗,左右,主要品种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和红薯等。抓好全县大春粮食生产是保障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的重中之重,抓好大春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更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大春粮食生产情况、气候条件、病虫草鼠害常年发生情况、全国及全省发生趋势预测分析等因素,特制订江安县
(一)防控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推广健身栽培,落实药剂拌种及带药移栽预防措施、开展秧苗期勤查早治和大田期普查挑治,实施中后期重大病虫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危害,全力实现“虫口夺粮、防病保粮”,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防控目标:全县大春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2023年预计播种面积大于常年,全县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计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0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60万亩次、草害发生面积35万亩次、鼠害发生面积5万亩次。通过开展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及时发布大春粮食作物病虫监测预报10期,实现病虫预报准确率90%以上。通过实施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将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50%以上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48%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一)重点防控对象:一类病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瘟病等;二类病虫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水象甲和玉米螟等;三类病虫福寿螺、土蝗、高粱炭疽病、地下害虫、草害和鼠害等我县大春粮食作物常发性、普发性病虫草鼠害。
(二)重点防控区域:以北乡片区(四面山、迎安、铁清、阳春)和南乡浅丘区及沿江各镇(夕佳山、大妙、留耕、怡乐、下长、江安镇)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种植区域为重点,抓好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玉米螟、高粱炭疽病、地下害虫等常发性和普发性病虫的防治;南乡深丘区(仁和、大井、红桥、五矿)重点抓好稻瘟病、稻曲病、粘虫、稻飞虱等偶发性、迁入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统筹抓好全县农田杂草及鼠害防控。
全域全程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玉米螟、地下害虫、草害和鼠害,要在推广抗病品种、搞好药剂拌种、实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在科学用药的关键期,实施全域防控。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稻水象甲等,要结合病虫监测调查与预报信息,根据田间病虫害实际发生发展情况,实行达标防治和重点挑治,将病虫草鼠害发生及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范围内。
1.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水稻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
2.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压低虫源基数。
3.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用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秧苗移栽前3~5天用三环唑和毒死蜱施一次药,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和一代螟虫。
4.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技术。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可诱杀二化螟雄成虫,降低田间有效卵量和虫量。每亩稻田挂放一个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
5.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施用(苏云金杆菌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防治稻曲病技术,水稻孕穗期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可有效预防稻曲病,并兼治纹枯病。
6.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杀虫灯,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
7.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8.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青蛙等天敌治虫。
1.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压低病虫源基数。
2.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3.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害中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当季使用过烟嘧磺降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4.成虫诱杀技术。在鳞翅目、鞘翅目等趋光性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5.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根据叶斑病、玉米螟、蝗虫、蚜虫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灌心叶、高秆作物喷雾机和飞防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6.卵寄生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2.种子处理技术。用40%拌种双按药种比1:200或60克/升戊唑醇按药种比1:1000进行拌种,预防高粱黑穗病,兼治炭疽病和苗期病害。
3.物理诱杀技术。利用害虫趋性,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蛾科和夜蛾科成虫。
4.药剂灌心技术。在高粱大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苏云菌杆菌(Bt)伴细沙灌心叶,防治高粱钻心虫。
5.科学用药技术。亩用0.3%印楝素乳油100毫升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高粱作物禁止使用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
1.种子处理技术。大豆播种前选择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如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精歌),又或利用根瘤菌接种、采用育秧伴侣拌种等。
2.控旺防倒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玉米7-10片展叶时旺长田块喷施健壮素、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大豆在分枝期和初花期两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针对套作大豆苗期荫蔽较重地块可在V2-V3(3个三小叶)喷施一次,剂量为20克/亩。
3.杂草防除技术。少量杂草采用人工或机具进行除草,杂草较多时采用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克/亩)进行封闭除草;苗后定向除草两次(玉米4叶期与拔节期),玉米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毫升/亩;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20克型)1套/亩;带状间作苗期施药时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分隔开防止药物漂移,或采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喷雾。
4.病虫综合防治。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器诱杀害虫,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统防三次病虫害,预防时间为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花后每亩用500克/升的甲基硫菌灵100毫升+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毫升+12%的甲维•虫螨腈40毫升,兑水30公斤防治斜纹夜蛾、大豆高隆象等。
加强鼠情监测,大力推广应用毒饵站、TBS围栏等安全灭鼠技术,合理选择高效、经济、安全杀鼠剂,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抓准春秋两季灭鼠关键时机,在保证人畜安全的前提下,对鼠密度达5%以上的农田和3%以上的农舍开展统一灭鼠,将鼠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选用抗凝血杀鼠剂配制毒饵灭杀害鼠(采用化学杀鼠剂灭鼠时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或采用具有灭杀和不育作用的雷公藤甲素毒饵灭鼠,根据鼠密度范围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对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采用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也可配合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物理灭鼠措施,提高统一灭鼠效果。
(一)强化责任落实。一要加强对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防控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为夺取2023年大春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保障。
(二)强化应急保障。一要抓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域作业服务,建立县镇村专业化应急防控队伍,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二要抓好防控物资储备。动员农资经营主体和专业化防治组织,储备用于大春粮食作物病虫防治药剂、喷施器械等必要的防控物资,保确保防控物资供应充足。三要抓好病虫监测预报。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安排精干技术力量,规范开展大春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利于电视、广播、网络及短信等手段及时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
(三)强化农资监管。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及巡查,扎实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病虫草鼠害防控物资依法高效供给,保障粮食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示范培训。一要抓好技术示范。在大春粮食主产区、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二要抓好技术培训。将大春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内容,广泛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江安县粮食作物主要以大春为主,常年大春播面占比在95%左右、产量占比在97%左右,主要品种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和红薯等。抓好全县大春粮食生产是保障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的重中之重,抓好大春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更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大春粮食生产情况、气候条件、病虫草鼠害常年发生情况、全国及全省发生趋势预测分析等因素,特制订江安县2023年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预防控制方案。
(一)防控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推广健身栽培,落实药剂拌种及带药移栽预防措施、开展秧苗期勤查早治和大田期普查挑治,实施中后期重大病虫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危害,全力实现“虫口夺粮、防病保粮”,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防控目标:全县大春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2023年预计播种面积大于常年,全县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计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0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60万亩次、草害发生面积35万亩次、鼠害发生面积5万亩次。通过开展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及时发布大春粮食作物病虫监测预报10期,实现病虫预报准确率90%以上。通过实施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将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50%以上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48%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一)重点防控对象:一类病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瘟病等;二类病虫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水象甲和玉米螟等;三类病虫福寿螺、土蝗、高粱炭疽病、地下害虫、草害和鼠害等我县大春粮食作物常发性、普发性病虫草鼠害。
(二)重点防控区域:以北乡片区(四面山、迎安、铁清、阳春)和南乡浅丘区及沿江各镇(夕佳山、大妙、留耕、怡乐、下长、江安镇)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种植区域为重点,抓好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玉米螟、高粱炭疽病、地下害虫等常发性和普发性病虫的防治;南乡深丘区(仁和、大井、红桥、五矿)重点抓好稻瘟病、稻曲病、粘虫、稻飞虱等偶发性、迁入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统筹抓好全县农田杂草及鼠害防控。
全域全程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玉米螟、地下害虫、草害和鼠害,要在推广抗病品种、搞好药剂拌种、实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在科学用药的关键期,实施全域防控。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稻水象甲等,要结合病虫监测调查与预报信息,根据田间病虫害实际发生发展情况,实行达标防治和重点挑治,将病虫草鼠害发生及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范围内。
1.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水稻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
2.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压低虫源基数。
3.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用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秧苗移栽前3~5天用三环唑和毒死蜱施一次药,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和一代螟虫。
4.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技术。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可诱杀二化螟雄成虫,降低田间有效卵量和虫量。每亩稻田挂放一个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
5.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施用(苏云金杆菌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防治稻曲病技术,水稻孕穗期破口抽穗前7-10天施用,可有效预防稻曲病,并兼治纹枯病。
6.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杀虫灯,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
7.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8.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青蛙等天敌治虫。
1.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压低病虫源基数。
2.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3.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害中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当季使用过烟嘧磺降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4.成虫诱杀技术。在鳞翅目、鞘翅目等趋光性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5.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根据叶斑病、玉米螟、蝗虫、蚜虫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灌心叶、高秆作物喷雾机和飞防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6.卵寄生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2.种子处理技术。用40%拌种双按药种比1:200或60克/升戊唑醇按药种比1:1000进行拌种,预防高粱黑穗病,兼治炭疽病和苗期病害。
3.物理诱杀技术。利用害虫趋性,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蛾科和夜蛾科成虫。
4.药剂灌心技术。在高粱大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苏云菌杆菌(Bt)伴细沙灌心叶,防治高粱钻心虫。
5.科学用药技术。亩用0.3%印楝素乳油100毫升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高粱作物禁止使用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
1.种子处理技术。大豆播种前选择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如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精歌),又或利用根瘤菌接种、采用育秧伴侣拌种等。
2.控旺防倒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玉米7-10片展叶时旺长田块喷施健壮素、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大豆在分枝期和初花期两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针对套作大豆苗期荫蔽较重地块可在V2-V3(3个三小叶)喷施一次,剂量为20克/亩。
3.杂草防除技术。少量杂草采用人工或机具进行除草,杂草较多时采用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克/亩)进行封闭除草;苗后定向除草两次(玉米4叶期与拔节期),玉米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毫升/亩;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20克型)1套/亩;带状间作苗期施药时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分隔开防止药物漂移,或采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喷雾。
4.病虫综合防治。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器诱杀害虫,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统防三次病虫害,预防时间为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花后每亩用500克/升的甲基硫菌灵100毫升+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毫升+12%的甲维•虫螨腈40毫升,兑水30公斤防治斜纹夜蛾、大豆高隆象等。
加强鼠情监测,大力推广应用毒饵站、TBS围栏等安全灭鼠技术,合理选择高效、经济、安全杀鼠剂,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抓准春秋两季灭鼠关键时机,在保证人畜安全的前提下,对鼠密度达5%以上的农田和3%以上的农舍开展统一灭鼠,将鼠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选用抗凝血杀鼠剂配制毒饵灭杀害鼠(采用化学杀鼠剂灭鼠时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或采用具有灭杀和不育作用的雷公藤甲素毒饵灭鼠,根据鼠密度范围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对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采用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也可配合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物理灭鼠措施,提高统一灭鼠效果。
(一)强化责任落实。一要加强对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防控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为夺取2023年大春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保障。
(二)强化应急保障。一要抓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域作业服务,建立县镇村专业化应急防控队伍,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二要抓好防控物资储备。动员农资经营主体和专业化防治组织,储备用于大春粮食作物病虫防治药剂、喷施器械等必要的防控物资,保确保防控物资供应充足。三要抓好病虫监测预报。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安排精干技术力量,规范开展大春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利于电视、广播、网络及短信等手段及时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
(三)强化农资监管。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及巡查,扎实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病虫草鼠害防控物资依法高效供给,保障粮食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示范培训。一要抓好技术示范。在大春粮食主产区、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二要抓好技术培训。将大春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内容,广泛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