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大众平台}市场分析报告?走进四川中农润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西南草莓脱毒基质苗繁育中心”,一株株翠绿挺拔的草莓组培苗在高标准脱毒组培实验室中生机勃发。
它们虽外表普通,却“身世不凡”——从一株健康母株起步,经实验室脱毒、智能温室育苗,全流程标准可控,每一株都堪称“草莓里的芯片级产品”。
该项目背后,汇聚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在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农润泽的牵引下,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应用—标准化育苗推广”的通道。不仅推动了脱毒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更在产业链条中承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标准模式输出的重要角色。
在传统种植中,普通草莓苗多数来源于种植户自留的裸根苗,病毒感染、品种退化、土传病害现象严重,影响草莓产量与品质,而在中农润泽的这个基地里,每一株苗的成长都被赋予“芯片级”的精度与洁净度。
“我们的苗子是从健康母本中挑选茎尖,经过脱毒处理后进行基质育苗,不仅源头干净,过程也更可控。”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具体来说,科研人员会将显微镜下仅0.3毫米左右的茎尖组织剥离出来,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组织培养。经过多轮病毒检测,确保“干净”无毒后,经历组培快繁、炼苗移栽等过程,才能获得无毒的原种苗。在繁育生产苗的过程中,选用符合草莓生长特性的专用基质,基质替代了传统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排水良好、无病原菌,为草莓苗提供最佳成长环境。与普通苗相比,这批“脱毒基质苗”在实际示范种植中更整齐、抗病力更强、成活率更高、后期果实品质也更稳定。
目前,基地已完成多批脱毒苗繁育,部分已在试点区域落地应用。根据规划,基地将扩展至100–150亩,建设1000平方米标准化脱毒组培中心,提升智能化育苗水平,目标年产苗5万株/亩,打造具区域影响力的草莓种苗品牌。
与传统草莓苗相比,脱毒苗的育苗技术要求极高,从健康母本组织培养,到基质环境中无菌扩繁,再到智能温室控温控光的标准化育苗,每一步都涉及大量实验数据与精细参数控制。
“科研成果从突破到落地,并不是一套流程交接就能完成的。”中农润泽项目负责人说。在脱毒苗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投入建设符合标准的智能温室、高架基质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还要组建一支懂科研逻辑、具备一线经验的技术团队,实现将“理想条件”逐步适配到“复杂田间”。
而科研团队每周也会到基地现场指导,对育苗存活率、匍匐茎状态、品种间差异进行实地观察,当企业将试验数据、管理反馈、问题清单定期回传给研究团队,这些信息反过来成为科研人员优化脱毒流程、调整基质配方、筛选新品种的重要依据。
“以前是科研单位给我们技术,现在我们也把现场新问题反馈回去,形成良性互动。”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联动机制,科研的精准性与市场的现实性被高效衔接,也让这项前沿农业技术真正具备了规模化复制的能力。
未来,中农润泽还将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种植、加工、销售及农旅融合,建设集生产、示范、科普为一体的百亩现代农业园区,推广绿色高效的基质栽培技术,探索联农带农的机制路径,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脱毒苗作为现代农业种苗革命的重要一环,不仅是技术突破的体现,更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在成都温江,这一“源头环节”正逐步构建孕育“科研育苗—工厂化生产—基地应用—品牌输出”的产业闭环:
在寿安镇,由中农润泽打造的“中国·西南草莓脱毒基质苗繁育中心”专注于草莓脱毒苗的源头育种和技术转化;
在永宁街道,中农亿享的高标准智能植物工厂已建成投运,以草莓、冰菜、生菜等为核心,推进脱毒苗的规模化引种与商品果无土量产,具备“脱毒苗—成品果”全流程生产能力;
多个乡村产业园、都市农庄、设施农业基地正在成为脱毒苗成果的落地场景,承载着标准验证、技术反哺与市场扩展等多重功能。
科研与企业协同,种苗与商品果联动,上游核心技术转化与下游应用落地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通,一条“链条清晰、要素集成、前景广阔”的脱毒苗产业通道正加速成形。
这不仅是几家企业各自为战的尝试,更是温江将产业链思维深度嵌入农业科技发展的具体实践。政府统筹推动穿针引线,温江区农业农村局围绕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协同发力,推动科研、生产、应用之间的无缝衔接,同时在要素引导、政策扶持、设施农业用地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为脱毒苗产业链条的打通和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温江还将以草莓为起点,拓展脱毒技术至蓝莓、番茄、花卉等优势品类,延展产业链宽度,促进农业与文商旅体养深度融合发展,有机植入科普研学、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等场景业态;并同步布局设施装备、智能系统、数字化管控等配套产业,打造“以一株苗撬动一条链”的温江样本。(戚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