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招商主管{平台}变革:{意昂2注册}新趋势,在农场门口,记者碰到了来领工资的62岁的村民胥新福。老胥是滋镇街村人,自己有心脏病,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除了照顾孙子孙女,还要打理家里的17亩地。今年6月,听说德强农场要租地,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家的17亩地全部流转给了他们,之后到农场做一些零工。
老胥说的德强农场,是今年5月8日在陵县工商局注册成立的,也是该县成立的首家家庭农场,专门从事粮食、蔬菜、水果、苗木等种植,规划有高产粮食种植、生态无公害蔬菜及循环生态三个农业园区。在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农场先后从王元梅、滋镇街等村流转土地5100余亩,并与农民签订了流转合同,每亩地每年1000元。转出土地的农民到农场务工,根据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及从事工种,每天还可获取40至300元不等的报酬。滋镇党委书记刘志国告诉记者,仅今年种植玉米一季,农场就支付该镇农民务工费10余万元,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规模扩大以后,德强农场充分发挥流转耕地成方连片的特点,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采用先进农机具,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同样的地块,种植同样的品种,规模扩大后,每亩效益增加至少二三百元。”农场负责人冯树强说。
花香自有蝶飞来。德强农场凭着规模实力和企业化管理的先进理念,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科研单位的青睐。
为鼓励规模化种植、加快土地流转、帮扶农场发展,陵县各部门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德强农场倾斜。陵县农业局局长刘明伟介绍说,目前,该县节水灌溉和小农水项目已落户农场,正在施工,通过清淤沟渠、节水喷灌,进一步改善农作物灌溉条件。县发改委主动为农场申请物联网示范工程区域试点,正在做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多家金融机构也在与农场进行洽谈,积极为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资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