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和城平台-挂机软件新城登陆。在蓝色星球的北纬27度,有一片与青藏高原蜿蜒相连的山川,一年四季,花香遍地,这里就是四川省凉山州。凉山不凉,这里热情似火,生机勃勃。
202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年—2030年)》,提出把安宁河流域建设成为带动攀西经济区特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省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2年—2035年)》,提出到2035年,把安宁河流域打造成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形成布局更优化、粮仓更稳固、生态更优美、产业更高端、功能更完善和交通更顺畅的“天府第二粮仓”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凉山的草原,带着些许秀美与活力,小山坡凹凸有致,绿色的草覆盖其间。斜阳下,牛羊群点缀其间更显迷人,构成一幅绿色的初秋草原风情画卷。
凉山地处长江上游,是全省三大重点林区和重点牧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要求的深入贯彻落实,全州林草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林业产业加速转型。
“州委九届七次全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三大强州’战略,更为我们发展特色林草生态产业提供了有力遵循。我们必须找准工作定位和方向,聚焦重点、集聚力量,切实抓住州委‘三大强州’战略的实施,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和林业碳汇开发等有力政策,大力推进特色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力争在全省‘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切实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8月30日,州林业和草原局主要领导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
魅力凉山,发展优势明显。凉山正把独特优势资源转化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做好特色林业大文章,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
近年来,全州林草系统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在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2022年,全州林草总产值达到232亿元,农民人均从林草上获得收入2819元,林业“一、二、三”产业渐趋融合发展,林业产业成为部分县(市)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按照州委、州政府实施“农业强州”战略部署,加快推进“6+8”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结合凉山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州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出《全州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6年),明确了主要目标、建设任务和工作措施。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建成万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个,千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7个,打造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100万亩;建成省级林业园区5个、州级林业园区8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州级龙头企业10家,新型经营主体510个,实现龙头企业县级全覆盖,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林果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15万亩,争取获得林业政策性金融贷款银行授信100亿元。
——高标准打造“天府森林粮库”。培育木本油料、干鲜果类、林下中药材、森林蔬菜等森林食品。建设木本油料产业基地31万亩,干鲜果类产业基地15万亩,林下中药材基地2万亩,森林蔬菜10万亩。力争到2026年,全州森林粮库总产值达90亿元以上。
——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新建林下种植基地5万亩,新建林下养殖基地5万亩,新建仿野生食用菌示范基地10万亩。到2026年,实现林下经济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稳步推进种苗产业。新引进培育和选育省级林木良种10个以上,产业基地建设良种率达70%以上,建成一批标准化保障性苗圃和采穗圃年产苗木1000万株(盆),实现苗木产值5亿元以上。
——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碳汇开发。力争2026年银行授信累计100亿元以上,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15万亩;通过林业碳汇开发,力争为地方财政增收达20亿元。
——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万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个,千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7个,千亩以上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10个以上;省级林业园区5个,州级林业园区8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家)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10个。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到2026年,实施华山松、云南松、杉木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万亩以上。
——优化林产品加工。建设一批林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实现产地初加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2026年,力争全州林产品加工产值实现3亿元。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依托森林、草原、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森林人家、森林小镇。实现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2023年,是实施“农业强州”战略、打造“天府第二粮仓”、高标准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林业产业工作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加强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勇于解放思想,强化林业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森林蔬菜、林下经济、苗木花卉产业、优势经济林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特色林果产品加工、森林食品加工、木材深加工产业、林业金融等产业,以此来推动现代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出林业人应有的贡献。今年起,将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为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调结构转方式,巩固好苗木花卉产业。当前,全州林草系统发挥好技术指导和市场引导作用,充分挖掘凉山优良乡土树种,利用现有的核桃、油橄榄、油茶、华山松、板栗等种质资源库和林木良种基地,积极开展林木良种选育,提升产业基地良种率,推进良种的开发利用。通过建立繁育推广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苗木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2023年,要完成新引进培育和选育省级林木良种2个(油橄榄、核桃),建成高标准核桃采穗圃2个,建成油橄榄保障性苗圃1个,争取建设油茶保障性苗圃1个。
凉山州中泽公司经久基地树油复合种植实现“一地多收”。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崇宁摄
提质量增效益,做强经济林产业。凉山是全省经济林重点产区之一,起步早,基础好,发展条件优越,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实施绿化造林、发展林业产业和创建现代林业园区,凉山经果林种植规模化发展已达1000余万亩,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基地(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培育出“盐源核桃”“冕宁油橄榄”“会东华山松子”“越西贡椒”“金阳青花椒”“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等全省知名品牌(如),成为全州林业产业覆盖面最广的生态富民项目。
各地林业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和省林草局关于《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行动方案》精神,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当地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2023年,要完成核桃提质增效5万亩;新建油橄榄基地0.5万亩,实施油橄榄提质增效0.75万亩;新建油茶基地1.6万亩。实施华山松提质增效2.5万亩,实施板栗提质增效1.2万亩;力争获得林业政策性金融贷款银行授信20亿元(累计授信达40亿元),实施国家储备林2万亩。
抓示范促增收,做大林下经济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苗圃地、经济林地、用材林、防护林等林地资源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产业,既是巩固造林成果的需要,又是林农发展以短养长提高效益的迫切需求。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绿色防火”的工作要求,专门落实资金800万元,支持在7个县(市)发展林下经济基地8000亩。
昭觉县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在林下种植滇黄精、西洋参等;会理市引进佳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林下种植重楼、黄精,同时与云南白药签订供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盐源县道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林下种植川续断、木香等;西昌富华金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林下养殖蟾蜍;会东、越西两县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在林下种植仿野生食用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复制推广。
抓龙头建组织,培植新型经营主体。涉林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主体在现代林业产业建设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各县(市)着力在培育做大龙头企业群体、提升壮大龙头企业实力上做文章,加强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重点在主要林产品种养区和规模基地及周边区域,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培育等渠道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争取落实各项政策不断壮大规模、扩充实力。2023年要申报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新建核桃加工厂2个(甘洛、会理),改造核桃加工厂1个(德昌)。
抓市场培育,激活森林旅游业。积极发展“休闲林业”,兴办“森林人家”“湿地观光”等森林旅游业,打造大凉山地域森林旅游文化,不断提升森林旅游品牌,将森林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要申报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家、森林人家2家、生态旅游线条。
全州林草系统强化组织领导,将林业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实施“农业强州”战略、乡村振兴和州县林长制工作重要内容,建立州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分重点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组。各县(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林业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林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计划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定期研究调度,推动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向林业产业发展倾斜,确保每年投入只增不减,支持企业争取政策性贷款,争取国家储备林及林业政策性金融贷款,为支撑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强化用地保障。守好生态红线、资源底线,主动融入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充分利用集体林地、商品林和撂荒地发展林业产业。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特色经济林原料产地初加工,促进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林农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拓展林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作;大力推广各种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积极引进适应本地的新品种、新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创新和结构升级,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竞争能力;各县市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全面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进良机、良地、良种、良艺配合,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加强林草产业招商引资。各县市和州级相关部门上下联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精心包装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结合资源优势围绕林下经济、特色产业、森林康养、花卉苗木、国家储备林等谋划一批招商推介储备项目,做强林业产业,延长产业链。重点围绕国家储备林、木材加工、林业碳汇、林下经济全产业链等方面开展招商,切实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大凉山”林业产业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盐源核桃”“冕宁油橄榄”“会东华山松子”“德昌板栗”等申报“名特优”区域品牌。积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有关主体申请、注册集体商标。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有机、森林生态标志等产品认证认定。支持主产区举办产品交易、展销活动,促进产销对接。发挥直播平台作用,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生态旅游节和各类花卉(果类)节庆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做好企业产品推介,帮助企业开阔眼界、拓展市场。
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各县(市)积极编制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可研报告、实施方案,争取林业政策性贷款。建立国储林项目专家库、项目专班,州林草局将组建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技术服务团队,采取定期到项目县(市)开展服务工作,深入国储林项目实施小班地块实地指导,为高质量建设国储林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潜力巨大,任务艰巨,使命崇高。”目前,全州林草系统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州委九届七次全会有关“农业强州6+8”战略决策部署具体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以赴推进全州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发展目标贡献林草力量,努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